协议离婚的程序是怎样的 协议离婚要带什么东西
二、协议离婚要带什么东西1、当事人双方的结婚证2、不同的居民需要的东西如下:(1)内地的居民:当事人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2)华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永久居留证即绿卡;(3)香港居民:香港居民的身份证、及来往内地的通行证或者是香港同胞回乡证;(4)澳门居民:澳门居民的身份证、及澳门居民来往内地的通行证;(5)外国人:当事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的国际旅行证件;3、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用A4纸书写,并且要准备一式三份;4、双方当事人应各自提交2张1寸的单人近期正面半身免冠照片。大家应该都了解,一段感情之所以会走到尽头,很可能是因为种种的原因而造成的。
婚前协议离婚还有效吗?婚前协议法律效力如何认定?
至于协议是否需要公证,法律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那种认为协议要经过公证才有效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否公证,由你们当事人自己决定。当然,经过公证的协议法律效力会强些,但也不绝对。通常经过公证的协议,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推翻,法院是会优秀采用的。婚前协议在中西方的法律效力中是不太一样的,例如西方婚前可协议子女抚养权、赡养费给付等等,但这些在我国法律中却是无效的。一份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具体是怎样的,还要视具体协议内容而定。婚前协议书涉及离婚还有效吗?尹兰英律师解析:婚前协议书内容必须在不
问丨婚姻家庭纠纷之离婚问题(二)
14.现役军人离婚该怎么办?15.军人离婚,财产如何分割?官网:www.dongyoulawfirm.com
2018年,婚姻法规定: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书怎样约定贷款房屋?
还有一点一定要考虑到,如果双方已经把协议签好了,这套房子也约定归男方或者是女方的,这种情况下贷款一旦一方还清的话,另一方一定要有义务来配合办理过户手续。结婚证与离婚证(资料)所以说,作为拥有房子的一方,考虑的是一旦我把房贷还清了,对方会不会及时的来协助我办理过户呢?所以说要约定一个违约金或者赔偿金,如果对方拒绝协助过户,或者说不配合办理过户,那可以要求对方的承担违约责任。同时,还有一个对大家比较有利的一点就是,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一个规定,如果在离婚的时候双方名下的房产过户到一个人名下,归一个人所有,那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另行交纳契税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在离婚时,你遇到了任何的法律问题,可以直接留言评论!
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义务怎么办?
(6)协议应当履行,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履行。经过法院认可,一方不执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7)对于离婚这种身份行为不得再附其他条件和期限。综上,要是一方在婚后不按照离婚协议中约定好的义务履行的话,则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离婚协议合法有效,并依法判决有履行义务的一方承担责任。
离婚后,离婚协议书有效期是多久,可以更改吗?
如果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子女问题有争议,或者一方想变更,另一方不予配合,或者一方不履行协议书内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离婚协议书在未作变更前是有效的。如果变更,自愿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公证机构变更或补充;一方不自愿或者不履行协议义务,只能通过法院变更或补充。
离婚协议一方不履行协议拒绝对方探望小孩怎么办
合法有效的协议应当被协议双方所遵守,如果男方不按照协议要求履行,你可以向法院起诉男方按照协议要求让你行使探望权,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孩子的抚养权。Q:如果要求变更孩子的抚养权,女方应当提供哪些有利的证据呢?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6条规定了在若干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一方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
房屋没过户,离婚财产协议可以任性反悔?
协议名称,内容也很重要,但都没有及时过户或者进行公证重要,一定要有这样的风险意识,因为法律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是不能撤销的,当然如果能办理过户手续的,及时办理过户手续是最保险的了。协议的名字,尽量显出协议的本质,尽量采用婚内财产分配协议,避免采用离婚财产分配协议的名称,同时建议直接将婚姻法19条填上去,如“本协议根据婚姻法19条,约定如下..协议中尽量避免有”如果离婚,就怎样怎样的”条款,因为这样的话,你们所有的协议内容是以协议离婚
净身出户协议有效吗?怎样避免离婚财产被转移?
公证可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即使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法院也能及时审理,不会出现举证不足或无法查实的后果。(三)进行诉讼保全和诉前保全为了避免一方转移财产,另一方在提起离婚诉讼时可以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或者在离婚诉讼前,先向法院申请财产诉讼保全。(四)实践做法“先下手为强”即把相关的证件甚至实物先拿到手。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在防范财产转移问题上有自己一套,主要有以下有效方式:1、购置高档物品后登记造册、复写购物票据;2、对家庭大宗财产拍照、列表,并有意识地寻找证人;3、提起离婚诉讼时也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诉讼保全。这些方法可供借鉴,但要根本杜绝财产转移,关键是当事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