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假离婚案例三则:假离婚成真,房产归谁|家理律所
第一个案例,双方在离婚协议之外签署了假离婚约定书,证明了离婚协议并非真实意思表示,法院撤销了离婚协议财产分割部分效力,重新分割房产;第二个案例,结合双方多次离婚、复婚、同居的事实,认定了房产属于共同共有,法院认定离婚协议真实合法有效,且双方已经办理离婚登记,该离婚协议已经生效,双方应按照离婚协议约定处理财产。因此,离婚不存在真假之说,只要办理了离婚登记就属于法律上的真离婚,若想通过选择离婚的方式获得二套房的购房资格或者为了减
多份离婚协议共存时的效力认定
如果夫妻双方出于特定目的,有时在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离婚协议书并未表达其真实意思,或者不是全部的真实意思,而在离婚协议书之外又有其他离婚协议存在时,应当如何处理?夫妻双方提交给婚姻登记机关的离婚协议书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应当以之作为其真实意思表示,但如果出现了相反证据,如夫妻双方存在其他针对离婚协议书的离婚协议,则应当超越婚姻登记机关的离婚协议书,寻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因此,在存在数份内容冲突的离婚协议的情况下,一要确定协议的形式真实,二要确定协议的最后形成,三要确定协议的真实意思,从而在这些协议中找到应当适用的协议。三、案例解读原告与被告2015年8月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书》,2017年1月又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书》,两份协议的真
“假离婚”中的财产约定,真的不能反悔吗?
因此,对于双方确实存在“假离婚”的情事,一方可以起诉法院要求宣布离婚协议中的财产行为无效,该起诉不受一年除斥期间或两年诉讼时效的期间的限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四,在“假离婚”中,一方作出虚假离婚的离婚表示,另一方的意思表示是真实,即所谓的单方虚伪意思表示,那么该种情形下,离婚协议中的有关财产条款是否无效呢?就此情形,《民法总则》未作规定。但是有关立法例,则对此进行了规定。如“台湾民法”第86条规定,“表意人无欲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无效。但其情形为相对人所明知者,不在此限。”如果一方作出虚伪意思表示,而对方明知其意思表示虚伪
从张雨绮离婚说说divorce这个词的起源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转到一边去”(turnaside)转到一边也就是,背离背弃之意一个女人背弃离开她的男人不管是合法还是不合法以任何方式都算在内在古时候就叫divorce直到19世纪,这个词才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下来不过这世界上,目前还是有一些地区禁止离婚的比如菲律宾,梵蒂冈,英属萨克岛这些地儿,甭想离婚法律上就没有离婚这回事结婚有风险离婚需谨慎啊
2017年北京假离婚案例三则:假离婚成真,房产归谁
由于第一套房产属于老房子价格较低,预估300万左右,第二套房产属于新房,价值预估800万左右,两套房产差距悬殊,田女士无奈,且出资均来自于自己账户,而且离婚协议明确约定存款归自己,第二套房产属于个人财产。第一套房产在离婚协议约定很清楚归女方所有,自己不要求分割,离婚协议属于生效协议。【法院判决】离婚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离婚协议经过离婚登记已经生效,田女士主张离婚系假离婚不符合法律规定,双方离婚真实有效。同时,离婚协议对双方婚后财产分割做了明确约定,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法院予以尊重,田女士要求对财产进行重新分割,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且没有证据
离婚协议书如何才具法律效力
除非有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情形,否则,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的情况下,应当将双方意思表示的协议作为分割夫妻财产的重要证据,即法院要按照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作出判决。所以说,离婚协议必须达到以上要求才会具有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中涉及对子女赠与的条款,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能否撤销?谁是适格的给付请求权的主体?
离婚协议约定赠与子女的财产的给付,是离婚协议约定的给付义务,还是赠与合同约定的给付义务?离婚协议尽管约定向子女赠与,但权利转移是在离婚协议一方或双方与子女之间进行的,这种权利转移是基于赠与合同,而非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只是确立赠与的意思表示,并不解决受赠的意思表示,此为其一。离婚协议,是与身份有关的契约,并不适用合同法,但可以参照合同法的规则。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到底是约定向第三人履行,还是利他合同(第三人利益合同)。如果约定向第三人履行,则一方不履行的,应当向离婚另一方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是利他合同,则子女享有给付请求权。由于,离婚协议解决的是赠与意
协议离婚时双方约定一方不负担孩子抚养费能否产生法律效力
但是当发生了当事人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所未预见到的情形时,是否完全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而法律不加干预,是本案判决的一个关键点。2.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然而,意思自治也不是任意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要在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允许的范围内运用才是有效的,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否则当事人的这种意思自治就不会被法律所认可,因此意思自治原则作用的发挥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和制约,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符合法律要求的意思自治才具有效力。
欺诈离婚如何处理
即双方协议离婚的,且对于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协议的,如对该分割协议反悔,认为存在欺诈、胁迫等影响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则可以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出,可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对离婚协议变更或者撤销。二、什么是欺诈离婚欺诈离婚是指一方当事人为了达到离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诈手段向对方许诺先离婚再复婚,以骗取对方同意暂时离婚的行为。欺诈离婚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这种离婚是欺诈方的真实意思,而受欺诈一方并无真实意思。第二、欺诈方的目的在于骗取对方同意离婚,以达到真正离婚
为买二套房协议假离婚男子想分割财产又反悔却成真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于为某种目的而虚假离婚的情形未作明确规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及订立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根据前述认定,故《离婚协议书》有关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债权债务内容,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其约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合同的订立章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从本案情形看,双方并无订立《离婚协议书》后即受该《离婚协议书》约束的意思表示,亦无实际履行行为,故应当认定赵某与张某甲签订《离婚协议书》不发生法律效力。鉴于双方离婚已成事实,双方应就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等问题一并另行协商解决或诉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