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纪实:一起夫妻双方都拒绝抚养小孩的离婚案件|饶金祥律师
而本案中,对于小孩抚养的问题,男方是从始至终都不想再抚养小孩了,这个诉求并不违法,只是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很可能是不道德、不人性的表现。那么,此时律师的代理活动是否有一丝超脱,可以挣开委托人的意愿,表达自己的独立观点?刑事案件中,律师为了当事人的利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有自己的独立辩护意见,甚至和自己的当事人不一致也允许。那么,在这起离婚案件中,如果我当庭就抚养权问题表达和男方不一样的意见,是否也行?恐怕行不通,只有法官依职权,综合考虑后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二十条规定:“在离婚诉讼期间,双方均拒绝抚养子女的,可先行裁定暂由一方抚养。”离婚当事人双方应当就子女问题进行协商,按照婚姻法有关规定确定由哪一方抚养,由另一方支付抚养费。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则应由人
离过婚带着小孩,还有人要吗?
离婚,也许不是一个人的错,或许根本就不是你的错,你又为何为此买单!只愿,每一个人都一段完美的婚姻,有开始、有结局,幸福、快乐……每天为你分享不同】
结婚生孩子为了什么?累死累活得不到尊重,还不如潇洒一点离婚
我就不信这个邪了,现在不答应,迟早都要离婚,趁小孩还不懂事,早点离婚才是对他好,免得以后长大了对小孩心里造成伤害,我不恐惧离婚,人家说把婚姻当儿戏,这有什么,难不成我就委屈自己一辈子吗?以前跟他结婚是脑子进水,眼睛瞎了,现在知道了还这样下去就不是瞎了的问题,是没救了!这个年代,没有说谁没了谁活不了,说不定可以活的更好!既然不合适就不要勉强,尽早抽身对大家都好,新时代,女人要结婚生子还要工作,要你男人有何用,自己都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你算什么东西?天变了,天凉了,心凉了,心死了!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不需要别人的指指点点,我有自己的想法,你不是我你不懂我!來源:简书
离婚小孩抚养费怎么算 抚养费的给付标准
有哪些,俗话说,宁可拆一座庙,也不要拆一桩婚姻,希望有小孩的夫妻能多为小孩着想吧。
离婚后孩子上户口怎么上?离婚后孩子户口迁移怎么办理?
我们知道,夫妻结婚后,双方的户口是合在一起的,如果小孩已经办理的了户口,需要迁移户口的,另一方需要配合;如果小孩还没办理的户口,获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想给孩子上户口,需要在夫妻双方户口分立后,去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户口所在地办理。
像我这种情况,离婚该不该带着小孩呢?
现在面临离婚了,目前小孩自己在带。可是,我却越来越怀疑,我是该带着小孩吗?本人女,37岁了,有自己的房子,但无固定工作。有一5岁男孩。因为和老公长年四季分居两地,导致老公出轨了,不愿回归家庭,而要离婚了。可以说,这么多年儿子都是我和婆婆轮流带大的,老公一直在外打工没管过(除了过年回来几天)。而现在要离婚了,我也就把儿子接过来了,一直由自己带着。再说说我家的情况吧!我家除了我,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已婚,一个未婚),娘家经济不算好,重要的是,父母都非常重男轻女!他们都有种“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思想,如果离婚,娘家也说过,是不会帮我带小孩的,况且也没条件~都说离婚带小孩要有经济实力,可我现
因为孩子姓氏闹离婚值吗 感情不易且行且珍惜
男方实在无法忍耐最终决定离婚,所以决定卖了平分。小孩因为太小,刚开始女方绝对带小的,男方带大的也同意了,但后来女方感觉太亏,说大儿子是外婆带大的,后面决定要大的,男方最后也答应了。就这样因为小孩的姓氏最终离婚。小孩和谁姓真的重要吗?因为这种原因闹离婚最终无辜的不应该是小孩吗?对于很多独生子女,如果有这方面的想法和打算,最好在婚前就商量决定好,毕竟家庭和睦,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条件。那么,孩子和谁姓有规定吗?一、其实子女随谁姓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可以随妈姓也可随父姓,只要父母商量好并没有特别的区分。在法律上也是同等对待的。二、至于孩子跟谁姓父母应该协商确定,如果一旦同意并上户口,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更改。三
你对婚姻法的误解(二)
误区十:离婚后,能否探望小孩由有抚养权一方说了算离婚纠纷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抚养权一方宣称想让对方看小孩就看,不让看小孩就不让。而未争取到小孩抚养权的一方也是担心无法探视小孩。其实,探望小孩的权利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其能够得到法律保护。离婚双方本身矛盾就非常大,再经过对簿公堂,双方更是水火不容,这就导致一方在取得小孩抚养权后,常常拒绝对方或者对方父母对小孩的探望,这显然侵犯了对方的探望权。一般在离婚约定或法院判决时,会具体探望小孩
儿子身患重病母亲欲离婚 法院判决“不准离”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欧某某与被告廖某辉系自由恋爱,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双方有一定的婚姻基础和夫妻感情。原、被告结婚近十年,双方应珍惜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把夫妻感情融入到家庭生活之中,共担家庭责任。在小孩廖某阳患有较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双方更应得承担起抚养小孩,治疗小孩疾病的法定责任,不得因小孩患有疾病而遗弃小孩,推卸抚养小孩的责任,更不得以离婚为由拒绝抚养小孩,这既有违家庭伦理,也有违法律规定。只要双方在今后的生活中,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理智处理家庭矛盾,多以家庭和睦、子女健康成长为念,夫妻关系仍能改善。据此,原告要求与被告离婚的诉讼请求,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