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家暴行为 海州法院典型案例深度解读
一是将恐吓等精神暴力纳入家暴。在《反家暴法》中,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可以明显地看出,“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都被列入了家暴的行列。换言之,那些经常在家里被打骂的“火巴耳朵”们,也是家暴受害者。二是发现家暴不报案将担责。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告诫书可作
发生家暴后 怎么进行起诉离婚
离婚诉讼结束,但如果不服法庭判决(调解),可以在收到判决书(调解书)之日起十五日(十日)内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判决(调解)书生效。对生效的离婚判决(调解)不服的,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只能就有关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育问题申请再审。我们可知,在发生家暴后,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调解,然后让施暴者不再进行家暴,双方可以继续生活下去。但是如果不能结束家暴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起诉离婚。关于家暴的起诉离婚是需要递交一定的证据和有一定的
身体与身份:家暴受害者在离婚诉讼中的法律困境|邓丽|学者视点|来源:《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第6期
所谓法定情形,是指法律已就该情形下的裁判规则作出明确指引,故就法律逻辑而言,确认该情形的存在即导致相应的裁决,进而发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以离婚法定情形为例,有学者将其概括为绝对离婚主义,即“只要原告举证证明其婚姻关系中发生法定离婚事项之一项或多项,法官就必须作出准许离婚的判决,不享有自由裁量权”[10]。由此,我们可以将上引婚姻法律规范解读为:确认存在家庭暴力,又经调解无效,法官即应作出离婚判决,并支持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但从有关调查数据来看,司法实践与法律规范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未竟的反家暴之路 《反家暴法》的实践难题
《反家暴法》未明确家暴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在吕孝权看来,家暴案件的举证责任具有特殊性,要根据家暴的特点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把举证责任全部推给被告承担也不公平,可能产生冤假错案。他认为应实行一定条件下的举证责任转移,原告、被告都有举证责任。首先由原告初步举证证明三个事实:遭受了暴力侵害、存在损害后果、指认系被告所为。之后,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被告虽否认侵害由其所为但无反证的,可以推定被告为加害人,认定家暴存在。有人指出证据规则讲求证有不证无,上述的举证责任转移也会导致一定的冤假错案。吕孝权推论,鉴于
【普法维权】未竟的反家暴之路《反家暴法》的实践难题
《反家暴法》未明确家暴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在吕孝权看来,家暴案件的举证责任具有特殊性,要根据家暴的特点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把举证责任全部推给被告承担也不公平,可能产生冤假错案。他认为应实行一定条件下的举证责任转移,原告、被告都有举证责任。首先由原告初步举证证明三个事实:遭受了暴力侵害、存在损害后果、指认系被告所为。之后,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被告虽否认侵害由其所为但无反证的,可以推定被告为加害人,认定家暴存在。有人指出证据规则讲求证有不证无,上述的举证责任转移也会导致一定的冤假错案。吕孝权推论,鉴于
未竟的反家暴之路《反家暴法》的实践难题
李莹目前接触的案子中,非婚亲密关系暴力寻求司法救济,很多案子损害后果都挺严重,甚至证据确凿,却很难认定为家暴。“在亲密关系中不存在身份关系,家暴又不是独立案由,只有伤害身体权,(实践中)肯定要有直接的损害后果。”2008年,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国外立法例以及被普遍认可的学界理论研究成果,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类型。而在专业人士眼中,八年后实施的《反家暴法》在实践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和类型的理解范围过窄。李莹评价《反家暴法》比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的定义要进步一些。有一些先进的理念,将精神暴力
【干货】家庭暴力 证据为王 ---实战型律师教你在离婚诉讼中如何排兵布阵
证据十:证人出庭作证尽可能收集证人证言,包括目睹家暴事件的家人、朋友、亲戚、邻居、路人等均可以作为证人。通过申请目击证人出庭作证,对于还原施暴现场,指认施暴者,认定家暴事实具有积极作用。最后寄语当你不幸被卷入“被家暴、求原谅”的漩涡中,在你选择对一次次的家暴表示宽容之时,别忘了拿起法律武器,随时来保护自己。最后,祝愿每个家庭都能和和美美,愿天下的婚姻并无家暴。如果想了解更多离婚诉讼实战妙计,更多精彩等待您的发现!
小鲜肉明星高调公布离婚判决网友怒了:家暴就这样算了?
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也符合故意的标准。第二,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家庭暴力中,如果施暴者在殴打受害者时明知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仍未有所顾忌,那么就可能符合本罪的“放任”构成要件,再结合具体情况看是否未遂或中止。主观要件是区分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标准,即施暴者到底是基于杀人的故意还是伤害的故意对他人实施的殴打行为。综合相关家庭暴力刑事判决书和本案具体情况,家暴者被定故意杀人罪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很难认定其有
离婚事由中家庭暴力的认定和对一方的保护实操要点全梳理
2、结果条件即便从侵权责任的角度看,也需要包括行为、结果、因果关系和过错,在家暴的案件认定中也不可或缺关于家暴行为的结果条件,即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相对于行为条件规定较为宽松,只要造成一定伤害后果,没有要求到何严重程度。3、时间条件这里的家暴行为在时间上是有要求的,如果仅仅是一次,即便过程中报警、就医,造成了身体、精神伤害,也不一定能够认定为《婚姻法》第三十二条法定离婚事由的
律创享┃莫燕雯:离婚事由中家庭暴力的认定和人身保护令的申请全攻略
2、结果条件即便从侵权责任的角度看,也需要包括行为、结果、因果关系和过错,在家暴的案件认定中也不可或缺关于家暴行为的结果条件,即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相对于行为条件规定较为宽松,只要造成一定伤害后果,没有要求到何严重程度。3、时间条件这里的家暴行为在时间上是有要求的,如果仅仅是一次,即便过程中报警、就医,造成了身体、精神伤害,也不一定能够认定为《婚姻法》第三十二条法定离婚事由的家庭暴力,在时间上需要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