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陀:拜金主义导致精神瘟疫 2008年之前和之后是两个中国
我对自己写过的小说也是这样的感觉,我1982年写过一个短篇《自由落体》,讲一个工人在高空里怎么体验和克服自己的恐惧,那恐怕是我写过的实验性最强的一篇小说。但是发表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在跟着洋人走,很没劲,从那以后再没写过小说。有没有可能回到中国传统呢?李陀:写《无名指》前后,我一直在琢磨,什么是中国传统小说写作里独有、和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想来想去,还是对话。在西方小说写作里,尽管有个别作家是拿人物对话做小说叙述主体的,但就他们的传统而言,不会是他们结构小说的主要手段。反观中国
【日本研究】颜淑兰:便利店、不结婚与后现代日本人的"动物化"
村田沙耶香说:“当我把它(便利店生活)写进小说,通过小说家的眼睛重新审视时,我发现了它奇异怪诞的一面,这种感觉很有趣。”评审认为小说细致描绘了“只能在便利店工作”的一特殊群体,以幽默方式反思社会对“正常”生活的僵固定义。村田沙耶香1979年生于日本千叶县,她说,便利店是她一直留恋珍惜的地方。颁奖礼两周前举行,
专访|陈建华:火车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生产方式
陈建华:火车本身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的方式,我把它做了点引申。生产方式是由现代生活现代经济决定的,报纸杂志和火车时刻表配套的,传统社会就没有这样一种时间概念。像张恨水的小说发表在报纸上,这种生产方式限定了作家本人,他不能偷懒,就像赶火车一样。对于新派作家来说,他们比较自由一点。比方说在茅盾眼里张恨水的小说属于“章回小说”,跟旧小说差不多,他很看不起,当然他也不会写,因为他要干革命,大概跟他成为职业作家有关。但旧派小说家,一方面他们经济负担比较重,所以从赶火车的意义上更加的明显。像《平沪通车》的内容跟新闻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像火车每天在跑,看到不同的东西。
值得推荐的三本言情小说,量大管饱,非常适合熬夜阅读
《重生之肥妻翻身》温婉,让人感觉到女主的个性魅力。通篇娓娓道来,并没有因为很现代的女主的穿越而代入很现代的毛病,人设很符合那个年代的社会特质。尤其是男主,作为一个军人,他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对家庭对妻子对工作都一样。他有些大男子主义但并不专制,推荐推荐推荐。
邱文英长篇小说《麦穗》研讨会专家点评汇总
我读这部作品的一个总体感觉,展现了人类命运的普遍困境、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性的复杂,更在高密西乡这一地域空间和1956到1960这段历史维度中展开,关于这部作品我想谈三个方面。首先,它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尤其是对主人公麦穗的刻画,比如在出嫁之前,端详自己女儿大香时,我觉得略微遗憾的一点是麦穗的美。麦穗太美,而美得又太一般了。“太美”容易使情节的推动力落入俗套,既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我们的同情,则会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令人难忘。其次,它的语言是别具特色的,人物语言的忠实还原是重构地方性审美经验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作品更原汁原味,既有乡土生活的亲切鲜活,又使人感到陌生有趣。
福利!!“官场教科书”-《二号首长》免费正版连载
又过了10多年,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人们对腐败更加痛恨,很多人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或者抱怨、不满看待社会和官场。“越来越多的官场小说,就只是抱怨。”黄晓阳说他一直在思考,需要一些理性和带有哲学的思考,去引导社会。“我开启了官场小说的第三个时代。”黄晓阳说,他不把官员进行好坏之分,或廉贪之分,而把他们赋予“技术等级”,衡量的是官场平衡术。“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的,就是我的官场小说里有哲学。也就是我在《二号首长》封面上推荐的那句话‘王者伐道,政者伐交,兵者伐谋’。”所以,所有正在经历官场生涯或者即将经历官场生涯的人,一定要好好的参阅参阅这本书。有兴趣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了哦。喜欢的朋友,还可以分享给朋友,历史消息记录就可以从头开始仔细品味哦~
“我”眼中的耽美
耽美小说里的人设过于梦幻,仿佛一切美好的特质都集中于主角身上,而剧情的发展也与言情小说大同小异,大熊感觉其中的描写和自己的现实生活反差实在很大,慢慢地便不再看了。“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异性恋的女性朋友,”大熊回忆起自己为数不多的看耽美小说的日子,感叹道,“她们对同性恋群体很友好,并没有把同性恋群体当成特殊人群看待。”这让大熊感受到温暖:“在那之前我时常会觉得同性恋的未来缺少希望,这也算是一种益处。”馒头便是耽美小说的忠实粉丝之一,看这些书让她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变高了,“除了看小说,引起社会热议,馒头表示自己看了这个新闻后很气愤,坚决支持该教师维权。“不过,如果只是看了耽美小说就觉得自己真正地了解同性恋群体的话,未免有些太主观了,读者得到的只是所谓‘刻板印象’。”
【悦读经典】悦读经典读书会第四季候选书目出炉
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诉求,给女性的生存造成了新的困境,遭到了男性社会的强烈反对。东野圭吾紧贴这一社会现实,将这一时期的女性犯罪的根源归结于男性社会。十一.《天龙八部》金庸《天龙八部》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从1963年开始创作,历时4年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
从《金瓶梅》到《姑妄言》再到《红楼梦》
《金瓶梅》的出现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进步的一个表征呢?我想,是完全可以的。在中国的小说史上,世情小说从出现到成熟总是比其他的小说要慢半拍。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已经蔚为大观,历史演义体小说出现了《三国演义》,英雄传奇体小说出现了《水浒传》,各自迎来了自己的高潮期作品,稍后神魔小说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峰期作品——《西游记》,但世情小说的第一个高峰却迟至万历十到十五年间方才面世,出了《金瓶梅》这样的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出现,出现过《三国志平话》《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等等市人小说,《金瓶梅》却没有,它很像是一座突兀而现的
头条■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礼举行,陈彦《主角》载誉归来——附: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词
陈彦:是的,我对装台是特别熟悉的,平常我也会参与这项工作,细节几乎无所不知,也是顺势而为,觉得需要,就拉出来用,没有合适的,我会自己创作一段,我是都是塑造人物与深化主题的需要,当然,有时也是为了形式上的“调色”。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陈彦:我并没有什么刻意。写了多年舞台剧,其实也是一个训练语言的过程。舞台需要简练,需要单刀直入。在写《装台》的时候,我尽量把表达方式,搞得简练一些。各色人等,一定要按他们的生活逻辑、身份地位去说话。我不希望几十万字,是听我一个人在说,没完没了地说,这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