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琦 |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陈琳国《两晋九品中正制与选官制度》(《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胡宝国《魏西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阎步克《从任官及乡品看魏晋秀孝察举之地位》(《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陈长琦《魏晋南朝的资品与官品》(《历史研究》1990年第6期)、《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魏晋九品官人法释疑》(《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张旭华《魏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九品中正制略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等集中讨论了概念的确定、官品的性质、官品与资品的
家谱发展史(中)
纂修宗旨的不同,的体例。魏晋隋唐谱牒的重点在于对门第的标榜和维护,记载的内容包括姓名、官爵、生卒年、婚姻、迁徙、居住、支系、坟墓等情况,尤其对地望、家世、官爵和婚姻记载得最详细,在婚姻状况中还要记载岳家的门第。宋代的家谱主要是为了“尊祖敬宗收族”,记载的内容主要有祖先、世系、祠堂、居住、田产、坟墓等,尤其是与子嗣和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得最为详细,如义子、赘婿、继嗣、兼祧等情况都记载得一清二楚,而原本在魏晋隋唐受到重视的岳家的门第家世则一般不记录。由于把家谱视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的
什么是“魏晋笔法”?离唐楷的固定法则越远,则越接近晋法
而我们在这样的氛围浸淫了一千多年,再回过头来看作为“晋帖古法”的“魏晋笔法”,看唐摹本中那些真正具有“晋法”的线条内容,反而徒生怪异之感。而所取的应对态度,要么是曲解它,以今天的经验去套它;要么是拒绝它,视它为怪异而无视其存在(但其实它才是真正的传统);其实也不光是今天,在唐代,以唐摹本为代表的当时人理解视角,不也已经有了正解和曲解即“忠实派”与“发挥派”两种价值取向了吗?
婚姻:将合两姓之好
(《世说·贤媛》)婚姻与政治的关系很复杂,因为士族的地位是变动的,这又与社会历史有关。魏晋以后,南北问题渐渐突显,这也体现在婚姻上。渡江初,王导为协调士族利益,请婚陆玩,不许。其时王导家族尚不能与陆氏相比,玩亦因其北人而不屑也。联姻一方面可以稳固政治地位,一方面又彼此形成牵制。李络秀语子周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还有因姻亲关系获罪得免的,《世说·贤媛》“庾玉台”条记桓温杀庾希,将戮希弟友,子妇桓氏女请温,得宥。婚宦的另一个焦点是外戚。魏晋向称门阀政治,门阀士族却仍通过婚配与皇室有千丝万缕之联系。庾亮以外戚掌权,首发祸机,为人诟病。褚裒以太后父进入中枢。桓温尚主,是成帝姊夫。
这个史上排名第一的男神,一生只爱过一个人
在一夫一妻制的今天人们尚且三心二意,更何况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呢?我更希望,潘安能够早早淡泊名利,偕同爱妻,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可是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我们更该珍惜当下,用心去爱,很多时候,平凡才是最好的答案。恩田海,90后,
【张树贵院长说文解字】奥
玄学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这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魏晋说白了就是三国演义那段时间,天下大乱,魏晋风骨。这两方面原因加在一起,注定玄学,既带有神秘深奥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满足精神世界慰藉心灵的作用,是中国先秦之后又一次思想碰撞融合。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方术家所充实。产生了包括山、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这些玄学体系的思想借鉴于先秦的阴阳学说,而这些思想并不是直接借鉴而来的,主要是由于汉时道教的兴起,在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的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
看完后各种汗颜,我大致只看过10种左右的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沙天心一中校区发现古墓 可能为魏晋至唐宋的古墓
长沙天心一中校区发现古墓考古勘探正在进行,可能为魏晋至唐宋的古墓华声在线3月23日讯今日有读者向本报报料称,长沙天心一中书院路校区发现两座古墓。据了解,目前古墓已采取保护措施,进行钻探。面对记者的提问,古墓最早年代极有可能为魏晋时期。据了解,天心一中书院路校区的古墓虽然并未开挖,但从墓堆外形判断,目前工地发现的两座古墓均只是小型墓葬,是不是能出“大家伙”,值得怀疑。不过两座古墓虽小,但距离曾经出土过闻名全国的魏晋“对写书俑”的古墓距离较近。不过有考古爱好者从考古队员在墓葬外围采集到的少量青瓷片并仔细端详的神情判断,
追本溯源:中国玄学大观及历史走向!
黄老思想也开始兴起,如王充的《论衡》便公开反对神学的目的论,名法思想开始产生影响。而士族社会对个性自由与封建秩序的双重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表现为魏晋精神世界中“名教与自然”的学术主题。建安时期,曹氏为首的建安名士们思想极为混杂,他们有反儒家传统的精神,推崇黄老的“因循”原则,校练名理,同时又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放达。而产生于建安游宴的魏晋清谈更是玄学产生的摇篮。魏晋清谈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求理,二是娱乐,而平等原则贯穿其中。当时清谈的论题主要有圣人问题、德治与法治、人才标准、君父先后等,破除了天命论,认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