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痴迷游戏 妻子心灰意冷 ——想挽回婚姻该怎么办?
2.10人际关系问题2.11姐弟恋2.12前任影响现在的感情2.13多年恋爱无果,该放弃还是继续2.14分手后的适应2.15缺乏信任或一方多疑3婚姻家庭类3.1丈夫(妻子)一无是处或诸多缺点3.2丈夫贪玩或不良嗜好3.3性生活不协调3.4人际关系矛盾3.5感情冷淡,无法沟通或分居多年3.6有矛盾,一方想离婚3.7家庭出现矛盾,为了孩子勉强继续,不知道该怎么办3.8被欺骗过或缺乏信任或一方多疑3.9聚少离多或两地分居3.10冷战或长期争吵不知该怎么办3.11家庭暴力3.12生育带来的问题3.13一方突然变了
想要婚姻长长长长长长久,这点必不可少
有点心事你的每一次倾诉,凯哥都认真倾听Q:我和他订婚了,他一直对我挺好的,但他最近去酒吧上班了,因为时间差联系的比以前少了,最近一次开视频看到他脖子上有个印,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喝多了自己也不清楚,我把他删了,这事我该怎么办,是一直追问下去,还是草草的不结婚,从此断了所有。我俩属于异地恋,他说他要来找我跟我解释,我该不该见他,我现在该怎么办,好迷茫。(左右滑动可查看聊天记录)A:姑娘你好,看他跟你的聊天记录态度还是很诚恳的,我
情感求助:婚后发现老婆有抑郁症怎么办
我现在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提出离婚,提出来吧,我们才刚结婚,怕别人说闲话说我不负责任,不提吧,我又怕她真的出事,我最在意的是他们竟然不说她有抑郁症,如果提前知道了,我也会娶她,我不是说大话,是真的,我对她挺有好感的,但是婚后才知道,我是真的感觉这就是一个骗局,我该怎么办呢?
心理疏导 | 怎样摆脱日常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对于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虽然自我训练很重要,但不代表药物治疗没有用。药物帮助缓解病情,能加快康复进程。恐惧症|孩子的这个行为不是腼腆,而是社交恐惧症失眠症|长期失眠,说明你的五脏六腑已经...青春期叛逆|孩子处于叛逆期,父母该怎么办?产后抑郁症|患上产后抑郁症别假装坚强,是病得治!抑郁症|曾经的抑郁症让我成为一个优雅女孩你会是例外吗?性冷淡|如狼似虎的年纪
你为什么不敢离婚?
婚姻,本应该是让你变得更幸福的,有一个温馨的港湾,但是这段感情已经让你失去了自我,以及理智。我们在这里且不谈论你丈夫出轨的问题,你因为对方的一些举动,不理踩,把自己逼到一个死胡同里面,甚至想轻生,你这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一段婚姻感情,没有让你变得更好,不能从中获得幸福感,相反却痛苦不堪,甚至如你所言感觉自己都得抑郁症了。当这些无法改变的时候,那,你坚持的意义在哪里?你说不知道是不甘心,还是舍不得,说是因为有了孩子,许多人都以此作借口,只不过以孩子来作挡箭牌。说得残酷一点,实际上是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改变。孩子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没有爱,如此压抑的家庭环境里面,对孩子并非是好的。你问我该怎么办,亲爱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作为旁观者,我只能给出建议,具体需要怎么做,还是需要你自己权衡之后的结果。
不幸婚姻中的隐忍,是女人的“自杀式生活”
产后抑郁症|患上产后抑郁症别假装坚强,是病得治!抑郁症|曾经的抑郁症让我成为一个优雅女孩你会是例外吗?性冷淡|如狼似虎的年纪,该怎样走出无性婚姻困境?点
因为现在暂时不想生孩子,老公要离婚,该怎么办?
我尝试说给我半年时间,到明年再生,他说他爸等不到那时候。说只有两条路,要么生孩子,要么离婚,婆婆也来做我工作,疯了!该怎么办?
我们离抑郁有多远?十条症状判断你是否有“抑郁症”
该找专业人士帮忙的时候,请务必积极求助。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待抑郁症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可能有不少人误解抑郁症只是情绪问题,或者拒绝承认抑郁症也是一种疾病,因此特别排斥药物治疗。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抑郁了,不要恐慌,更不要对抑郁症患者带有任何偏见,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他积极的鼓励和陪伴最重要。但记得千万不要说“就这么点事,不需要太难过”或者“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大的多,还不是挺过来了”之类的话。一定要做好长期和失望的准备。因为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助感,除了感到对自己的处境毫无办法,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也觉得别人对他爱莫能助。最后,自己也要增强自我察觉,保持积极心态,这样,抑郁的状态才不会“传染”。
我们离抑郁有多远?十条症状判断你是否有“抑郁症”
该找专业人士帮忙的时候,请务必积极求助。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待抑郁症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可能有不少人误解抑郁症只是情绪问题,或者拒绝承认抑郁症也是一种疾病,因此特别排斥药物治疗。请记住,抑郁症,绝不是因为一个人性格不好或者意志薄弱而造成的。它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就像口渴要喝水,骨折要上夹板一样,抑郁症也有它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抑郁了,不要恐慌,更不要对抑郁症患者带有任何偏见,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他积极的鼓励和陪伴最重要。但记得千万不要说“就这么点事,不需要太难过”或者“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大的多,还不是挺过来了”之类的话。多倾听他们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将关心落实到细节上,比如留心他们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