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抑郁有多远?十条症状判断你是否有“抑郁症”
我们很多人对情绪存在误解,认为有抑郁情绪就是矫情的、软弱的、不理性的。事实上,每种情绪的产生,都有其意义,抑郁情绪也不例外。如果你自己区分不了自己的状态,解决不了自己的情绪问题,一定不要认为是自己没有用,也不要以为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更不要碍于面子,羞于向人求助。该找专业人士帮忙的时候,请务必积极求助。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待抑郁症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可能有不少人误解抑郁症只是情绪问题,或者拒绝承认抑郁症也是一种疾病,因此特别排斥药物治疗。请记住,抑郁症,绝不是因为一个人性格不好或者意志薄弱而造成的。它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就像口渴要喝水,骨折要上夹板一样,抑郁症也有它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抑郁了,不要恐慌,更不要对抑郁症患者带有任何偏见,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他积极的鼓励和陪伴最重要。
她为何总梦见丈夫离家出走?
我给黄女士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各方面都蛮正常,而精神检查则显示,她有比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情绪低落,对未来也很悲观。再联合她的家庭情况和反复出现的梦境,我判断,这些都和夫妻关系不佳有很大的关系。在我的建议下,黄女士开始接受住院治疗,服用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物。同时,黄女士和先生也一起接受家庭辅导,主要是涉及到夫妻之间如何相处等。一段时间治疗下来,黄女士的情绪慢慢稳定,夫妻紧张的关系有所改善,那个反复出现的梦也便消失了。临床上,和黄女士类似的患者不少见,她们表现为睡眠障碍,其实,问题根子还在情绪问题上,情绪问题不解决,效果自然不佳。另外,我发现,这个年龄段女性的情绪问题,很多与夫妻关系的问题有关。中国家庭习惯将孩子放在第一位,等到孩子离家上学、结婚,家里只剩下两个人,很多夫妻就不知道该如何相处了,夫妻关系也会出现种种问题。
心理学:什么是抑郁症?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如果你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排除其它疾病后,便可断定为抑郁症。我们不妨用上述表现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判断。如果有了抑郁症的征兆,
一份基于8000人的抑郁调查,教你判断是否患了抑郁症
抑郁是一个复杂的状态,它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判断可能失误,这里有一份专业诊断可以帮到你。「抑郁测试」将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抑郁自评量表》为依据,从生理和精神方面评估你的抑郁指数,帮你判断自己是短期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同时给出针对性分析和建议。
8个症状自测抑郁症:符合一半以上,说明你真的患上抑郁症了
1、培养良好的人格与社交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与人格特点有很大关系,自信者总容易从不良刺激中快速脱离,而有更多朋友的人也能在集体中寻求温暖,从而帮助自己脱离抑郁。2、培养兴趣广泛的兴趣是摆脱抑郁的良方。其实你能发现生活中那些容易抑郁的,往往是生活较为单一的群体。因此,多培养一些兴趣,不仅能使人快乐,也能增强交流。本期对抑郁的介绍就到这,了解更多,我们!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更多抑郁相关的药物规格、价格等信息,
说说如何陪伴抑郁症的家人或朋友?
想想一个每天背着那么多不快乐、自杀想法、抑郁心境的人,每天在努力做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这该是多么有力量的一种抗争呢?这正是患有抑郁症的人身上的力量所在。在日本的影片《丈夫得了抑郁症》中,妻子对丈夫说:它可以帮助你去理解抑郁症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在电影里,宫崎葵的表现就是最佳亲友范例。“如果觉得痛苦,就不要努力了“,是的啊,抑郁来了要顺其自然,保持平常心就好了,干嘛一直那么拼命想着打败它。
婚前是青铜,当妈让我成了王者
妈妈会选择性失忆,无论多少委屈,总提醒自己记住美好的时刻;妈妈有超强的“复原力”,再怎么疲惫,只要娃有需要,无论体力还是情绪,分分钟让自己满血复原。从被冠以“妈妈”之名的那一刻起,女人就在逼着自己坚强,逼着自己无所不能。职场妈妈既要赚钱养家,又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在职场和家庭之间苦苦平衡。拿起工作,就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就养不起孩子。全职妈妈,被家庭琐事牢牢牵绊,没有圈子,顾不得朋友,事业发展被停滞。照顾家庭事无巨细,却忘了那句“女子本弱”。不理解,才是婚姻中最深的伤害社会调查发现:将近60%的产后抑郁没有被诊断,50%被诊断出来的产后抑郁没有接受治疗,20%的产后死亡是抑郁导致的。产后的那几年是妈妈们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产后抑郁:我离死亡那么近,你却当我是矫情……
p>必须独自成长为一个完全陌生的角色——妈妈如果你爱她请你告诉她不论她是胖,是丑,还是浑身散发着屎尿臭她依然还是她肚子上那道永远带着的弯弯的疤痕是那个臭小孩,你们两个人爱的结晶为你们带来的永远不会消失的微笑3.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产后抑郁?
抗争抑郁症
王刚表示,国外的跟踪随访显示,抑郁障碍的自杀率是4%-10.6%。“这是成功实施的。自杀有几个层次,自杀观念、自杀企图、自杀计划、自杀行为,从结果看又分成功和未遂。不少患者有自杀观念,但逐渐形成计划,并最终真正实施的人不多。”有些家属带着病人来,听王刚一点点询问,最终引出病人的自杀观念讲述,“家属都很震惊,觉得这病人很要强,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有的病人很敏感,问到这种话题,他会让家属出去等候。“中国人特别忌讳提到死,这必须得有技巧,先建立信任感,再试探跟自杀相关的问题,一般会问些开放性的话题,比如你觉得生活有希望吗,对未来怎么安排,让他随便说。或者更委婉一点的问题。”王刚说。碰到有自杀计划的病人,他会建议对方住院治疗,并联系病人的亲友告知其严重情形。对抑郁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