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和抑郁来了,我们怎么办?
焦虑症的躯体表现为心悸,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情绪不稳、心烦。而抑郁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觉得之前喜欢的东西现在没有那么喜欢了、乐趣丧失即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同时还伴随有意志力下降、自责、自罪甚至有自杀倾向,对生活无望、感到活着没意思,
情绪变化大是抑郁症么,四个发病因素不可不知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做好抑郁症的预防工作,从而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希望大家尽快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全面的治疗,以有效治愈抑郁症这种疾病。仅作分享之用,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全心身健康【第二期】精神病人都糊涂吗?
对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及其伴发的失眠治疗有很深的造诣,对难治性精神疾病及顽固失眠有独特见解和治疗方法。
重度焦虑症、抑郁患者的救赎:我用四年的努力,从地狱回到了人间
抑郁伴随着焦虑症而来,那时候的我已经是重度焦虑症伴随抑郁症患者了,只是我自己并不了解。到了过年,一个学医的发小从外地回家过年,回来的时候听说了我的情况,就去了我家看了看我的,听了我这两三个月的经历,她告诉我焦虑情绪有点严重,一直找不到原因的话,建议我去市精神卫生中心看看。自此之后,我开始了正确的医治之路。去了精神卫生中心,经过检查测试,确诊的结果:焦虑症+抑郁。这一刻我才真正知道自己的病,接下来便开始了治疗。医生给我开了两种药,一种是帮助睡眠的,一种就是平日里吃的。可是刚吃药两三天就有些抗拒,因为会有很严重的不良反应,我想在靠自己调节,后来我买了一本关于走出焦虑症的书籍,说实话这本书对我的帮助还是有些的,对照上面的方法,在时不时吃药的情况下开始自我调节走出,一年左右病情反反复复时好时坏,期间有出现过焦虑性失眠。
心理学:什么是抑郁症?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我们不妨用上述表现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抑郁症的征兆,
一个重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人的自救,我终于战胜了“不可能”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焦虑症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坚持下去,努力下去,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记住!上帝是公平的,一份努力,一分收获。如果你只是会每天想想,想着自己怎样才能康复,而不付出任何的实际行动,羡慕别人能够康复,而自怨自艾自我颓废,又或者你只是三分钟热度,尝试了一两天就放弃,那么你就只能一辈子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无法自拔。如果你还在黑暗中独自慢慢摸索,请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我只是想告诉你,你不孤独。我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了出来,也是为了告诉那些受到焦虑症、抑郁症困扰的朋友,我能够做到的,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如果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我将十分高兴。
抑郁症难道真的是神经递质的不平衡造成的?专家给你答案!
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机会增加10%~13%;在完全相同的孪生子中,这个数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然而,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患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史。2.社会与环境因素:一些研究提示,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也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事实上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感冒和抑郁症。对于已经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那么更可能会患上这种病。3.躯体疾病:许多躯体疾病和状况,如中风、心脏病发作、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往往可以导致
抑郁症知识:不及时干预,可能危及婚姻关系
最后,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都必须吃药。有一种情况的抑郁症,进行药物治疗反而是有害的。那就是因重大生活事件导致的抑郁症,比如丧亲、背叛等。此时人们需要就着抑郁情绪去自我探索,去释放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悲伤,然后才能慢慢好起来。如果此时进行了药物治疗,反而阻碍悲伤的释放,导致抑郁的反复发作。
焦虑症会诱发其他疾病吗?
四、理智对待焦虑症发现自己处于焦虑情绪时,不要惊慌,出现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只有产生焦虑障碍才是病。平时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科学知识,有问题及时向专科医生寻求帮助。远离疾病,人人健康,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保障。郑州金水中医院专家指导你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类疾病知识,
Kate Spade自缢身亡,得这种病自杀率是常人10倍
但是,轻躁狂的表现往往很难发现。患者抑郁的时候也有重的抑郁和轻的抑郁,对于这种比较复杂的临床现象,有时候我们会捉摸不定,因为任何人看到的患者表现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医生在诊断的时候,看到的是现在这一段时间的状况,很难看到他的全貌,无法知晓他过去几年或者过去十几年是什么样子。很多时候双相障碍还有一个情况:多数患者很少以躁狂发作作为首发的表现,大部分都是以抑郁首发。很多人发了一次抑郁,过段时间好了,过段时间又来一次抑郁,过段时间又缓解了,再过段时间又抑郁,连续多次才出现躁狂,这种情况很难及时诊断出双相障碍。方贻儒总结道:双相障碍的误诊漏诊率高,一般都会被诊断为其他的疾病,像抑郁症、焦虑症、人格分裂症、人格障碍等。根据国外的调查,一般有40%左右的双相障碍都可能被贴上了其他疾病的标签,中国的情况也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