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到中年,为什么容易出现抑郁?主要有这3点原因
那么大家知道了那些引起那些人抑郁的原因之后,又该怎么去预防抑郁症在自己身上的出现呢?首先大家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包括对自己性格、爱好、能力各方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早的认识和接受自己的缺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和改正。其次就是倾诉。不管人到了什么年龄段都需要尝试着与更多的人交流或者交朋友,多点去找朋友倾诉自己的一些不开心的经历,不用把心事一直压抑。
乔任梁抑郁症死亡,什么人容易得抑郁症?
同时影像功能学也观察到抑郁症患者在大脑局部有血流减少。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抑郁症患者是不是在第一次发病的时候都会遇到重大的刺激性的事件呢?扬博士:可以这么说。上面讲的算是“定时炸弹”,抑郁症患者遇到重大的变故就会引发这颗炸弹。在发生危及生命的事件6个月内患抑郁症的几率增加6倍。还有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事业、严重身体疾病、家人患重病或死亡等事件都会使抑郁症发病几率增加。接下来我还会问扬博士,为什么
EFT文献×抑郁症 | 针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家庭的系统夫妻治疗
在依恋理论的框架下(Bowlby,1969),EFT假设个体是通过依恋进行联结,关系困扰也就是依恋困扰以及每个人在互动循环模式不同环节中的情绪体验”(Johnson&Denton,2002,pp.223–224)。治疗的目标是改变导致依恋困扰的负性互动循环,增强依恋联结。EFT会把抑郁症看做是负性互动循环的开始,然后看互动模式怎么维持和强化抑郁症状。非常有用的一个问句是,“告诉我最近一次抑郁症发作的时候,你们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去理解每一方的体验是很重要
EFT×文献 | 针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家庭的系统夫妻治疗 {We connect people with EFT}
在依恋理论的框架下(Bowlby,1969),EFT假设个体是通过依恋进行联结,关系困扰也就是依恋困扰以及每个人在互动循环模式不同环节中的情绪体验”(Johnson&Denton,2002,pp.223–224)。治疗的目标是改变导致依恋困扰的负性互动循环,增强依恋联结。EFT会把抑郁症看做是负性互动循环的开始,然后看互动模式怎么维持和强化抑郁症状。非常有用的一个问句是,“告诉我最近一次抑郁症发作的时候,你们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去理解每一方的体验是很重要
预防自杀丨不再沉默,挽救生命
经历过灾难、战争或是巨大变故的幸存者很容易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它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PTSD患者时常会经历重复,产生愧疚感,自责、自罪,导致自杀。预防自杀全世界在一起努力随着自杀人数的不断上升,如何避免自杀,已经成为世界为之一起努力的方向。苹果Siri刚刚投入使用时,如果你问Siri我想要一把枪打死自己,Siri会
沈丽君自杀:渣男出轨为什么不离婚?抑郁症了解一下?
即使没病没灾的女性,离婚后都要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如养育孩子带来的一系列负担、平衡工作与照顾孩子的矛盾,离婚后在结婚市场中自然的贬低……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普遍都会感受到现实的严酷和冷峻。更何况如沈丽君、湘潭妈妈这些患病的女性!说这么多,并不是说,沈丽君或湘潭的妈妈,就不应该离婚,就活该在恶缘中倍受折磨而死。只不过,我们不该只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对当事人的选择指指点点,而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当事人切实的困难。离开渣男,甚至斗败渣男,着实令人解气,但是并非每个女性,都有那样的条件与魄力。因此,我们的着眼点,
中度抑郁症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防止病人自杀对中度抑郁症状明显的病人往往都会出现自杀念头,必须留有人陪伴。陪伴必须较能体贴、关心患者并能体会病人的心境,通过与病人的交谈,从中诱导病人倾吐内心的隐秘或痛苦,了解知道病人最关心的,最需要的,最担心的是什么,从而尽量给予帮助解决。4、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分析去除不良的刺激因素家庭是一个集体,而病人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部分。一个不和睦的家庭,或某些成员的不良倾向、不良行为可以构成某些不良刺激因素,促使疾病的形成
世界预防自杀日|不再沉默,挽救生命
然而很多轻生者并未得到应有的帮助,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了跳楼者被围观群众起哄拍照,很多由于犹豫不决的轻生者在周围环境的刺激下,选择了自杀。当我们面对这一类事件时,切忌不要做出此类类似教唆行为。愧疚感导致的自杀在很多小说影视作品中,常常会有角色因为愧疚而选择自杀。现实也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愧疚感也是导致自杀的一大原因,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到最近发生的灾后幸存者自杀事件,都提醒人们注意这一情况。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在很多灾难发生过后,幸存者的自杀几率会上升,甚至很多救援人员也会出现自杀观念,这又是为什么呢?
抗争抑郁症
抑郁症从社会获得的支持不够,有的会被家人和同事指责为意志薄弱、没事想太多等,导致病人不敢不愿对外倾诉,并加重患者的悲观绝望,“认为生活没有希望,还因为这个病把工作、家庭搞得一团糟,生活全面受损,并不断自责对不起周围的人,活着没有意思,希望死了就能解脱”。自杀话题,在问诊时必须聊。王刚表示,国外的跟踪随访显示,抑郁障碍的自杀率是4%-10.6%。“这是成功实施的。自杀有几个层次,自杀观念、自杀企图、自杀计划、自杀行为,从结果看又分成功和未遂。不少患者有自杀观念,但逐渐形成计划,并最终真正实施的人不多。”有些家属带着病人来,听王刚一点点询问,最终引出病人的自杀观念讲述,“家属都很震惊,觉得这病人很要强,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有的病人很敏感,问到这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