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躁郁症
最重要的是陪伴他,帮助他积极治疗。我们可以对照上述的表现进行判断,在两周之内,是否持续抑郁和躁狂发作。如果他高度怀疑罹患躁郁症,请尽快去三甲医院筛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确诊后,在生活作息上尽量规律,在饮食上尽量清淡,避免食用大补食品。请遵从医嘱,家人配合治疗。以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为目标,做好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尽可能为患者选择不良反应最小、花钱最少、风险最小、受益最大的治疗方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建议同时进行,Reference
关注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差生变学霸,竟因双相情感障碍!
一项大样本临床调查发现,首次住院即确诊为双相障碍的患者中,男性自杀风险为8%,女性为5%,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居于首位。自杀可能发生在双相障碍的各个疾病期,患者处于抑郁或混合时有较高的自杀风险,躁狂时要低一些。近几年有研究表明,当患者处于一种广义的混合状态下,即自卑、无望、过度自责、易激惹等,会导致较高的自残风险。需要家属配合治疗由于双相障碍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所以需要强调长期治疗双相障碍患者治疗需要注重“三大原则”:综合原则、长期原则、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自救手册
6、双相障碍的处方治疗双相精神障碍的一般处方治疗方法包括:※Moodstabilizers镇定剂:比较老式的治疗方法现在基本被非典型性抗精神性药物代替。※Atypicalantipsychotics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效果好但是副作用强双相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可以被分为三类。▲急性治疗,致力于压制现阶段的症状直到缓解,适用于症状已经在一定期限内消失了的情况下;▲继续治疗致力于预防相同狂躁或抑郁
避之不及的躁郁症:令歌王伍思凯儿子坐在情绪的“跷跷板””上
而且,他们往往并不认为自己生病或需要治疗,甚至会强烈拒绝治疗。双相障碍患者的频道是瞬间切换的,躁狂发作阶段(episode)可能突然变成抑郁症状阶段。因此,重性抑郁发作的症状,如悲伤、空虚、无望的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和愉悦感,自责,内疚等也是双相障碍的重要鉴别标准。到目前为止,双相障碍还不能被治愈,但它是可控的。因此,持续地接受治疗显得非常重要。药物治疗双相障碍是不够的。最后,希望大家知道,躁郁症其实是一种严重的、需要被治疗的精神疾病,希望社会对它们抱有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我正在樊登读书听《我战胜了抑郁症》,好书与你一起分享。
(6)人格根据黒犬机构的研究,存在以下显著人格特点的人群,是易患非忧郁型抑郁的高危人群:①高度焦虑(可表现为内在忧心忡忡或外在的易激怒)②羞怯(表现为社交回避、内向保守,或两者兼而有之)③自我批判或低水平的自我价值感④对人际关系高度敏感4.抑郁症及双相障碍的治疗方法通常来讲,具有生物性本质的忧郁型抑郁及精神病性抑郁更需要物理治疗,故此处不再赘述。如黛微店
学霸、高管更易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情绪稳定剂会让患者思维速度降下来,这会让享受自己因躁狂“变聪明”的患者很痛苦,这也令双相治疗依从性不高。何红波主任建议,要让病人了解疾病,规范治疗,同时家庭支持也非常必要。南方日报记者严慧芳实习生李莉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慎用抗抑郁药,精神科医生治愈躁郁症的一般步骤
以上就是双相治疗步骤。我总结如下:躁郁症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继续服用抑郁药,可能是诱发躁狂。双相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当心境稳定剂不能缓解的时候,才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症状缓解后应尽快停用抗抑郁药物。双相治疗期间如果发生2次以上的躁狂发作,治疗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不能代替药物。改良电抽搐治疗起效迅速,可单独应用或合并药物治疗。精神疾病诊断治疗要严谨,责任是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培养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做医生的助手
躁郁症,一瞬间的天堂地狱
而抑郁时,无时不刻不想着死亡,离开这个世界。这就会导致不了解躁郁症人的误解:你明明可以开心的,你明明就是装抑郁,无病呻吟罢!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比抑郁症患者活的轻松。他们曾快乐的活着,也曾在药罐子的浸泡中想要离开世界。双相矛盾,诚如中国最伟大音乐人之一窦唯所言:地狱天堂皆在人间。转发,帮助身边的躁郁者,走进他们的生活。
躁狂时让生命崩裂,低沉时让抑郁成诗
这种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也有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会直接损害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能力。一般一部分患者在处于抑郁状态时,会有一定的自知力,会主动就医,但处在躁狂状态时,虽然意识到自己有异常,但不会认为这是疾病,直到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产生大额借贷关系等,被家人有所觉察后送来就医。患了双相障碍之后的路双相经药物治疗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一年内复发率也较高。双相患者会一直处于躁狂与抑郁交替进行的状态,对于家人、伴侣和朋友来说,这是一件令人心碎又头疼的事情,他们起伏的状态、“不可理喻”,会消耗掉周围人的关心和耐心。但对于病人来说,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宽容是缓解病情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