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抑郁症吗?
从社会学角度去看:财富、地位、荣誉、金钱是导致抑郁症的另类因素。从性格角度去看:要强的人、敏锐的人、多愁善感的人、追求完美的人、过分正直的人、谨慎的人、过分善良的人,另外多疑的人挑剔的人、心胸狭隘的人、爱钻牛角尖的人、患得患失的、消极的人、固执的人、自我的人是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抑郁症如何预防1.加强人际交往:预防抑郁症,首先要保持好基本的交际和社会关系,经常跟家人和朋友来往、交流。2.调整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调节个人身体机能的有效方法。3.运动和锻炼:人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自身的情绪,非常有效的改善自身的抑郁状态。
我成功摆脱重度强迫症、中度抑郁症、中度焦虑症的经历!
比如说我学习记忆的思维模式啊、不良的生活习惯啊、对应的也就是西医起的那两个瞅起来拽拽的,其实屁用没有的名字——“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再加上爸爸生病!因为这次变故我自身又释放了一个巨大的持续性的负面情绪能量,加剧了我的强迫症!从而进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所以啊!这重度强迫症也好,中度抑郁,中度焦虑症也好!我该得的!我就升起了迫切想好起来的:red_heart:️想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彻底好起来!我的老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坚定信念,努力转变自己!不管自己脑子里的任何想法,那些强迫思维,明白那些想法都不是自己的,99%都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负面的思维模式!一想自己就会偏,就好不了!我要改!
陪伴是治疗抑郁的良药
对家属而言,首要的大事,就是认真了解抑郁症知识,正确对待患者的情绪。以下是家属常会出现的误区以及注意事项:1、最普遍也最糟糕的错误观念,就是认为抑郁症最后会变成精神分裂。抑郁症和想法奇特、行为怪异的精神疾病大不相同。这种落伍的想法,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应该逐渐被摒弃。2、有些人认为抑郁症患者如果想自杀,根本不会透漏给任何人知道。事实上,很多患者在自杀前都有一些蛛丝马迹,家属如能细心观察,可以防患于未然。
抑郁症的罪魁祸首是谁?
抑郁情绪常由应激事件引起,丧偶、婚姻不和谐、失业等负性生活事情的发生都可能增加抑郁症的风险,对于有抑郁易感性人格和思维模式的人更为如此。在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发生6个月之内,抑郁症发病风险将会增加6倍。抑郁症的发生涉及上面提到的多方面因素,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不能一概而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将会越来越清晰,也能为预防和对因治疗抑郁症提供有利的依据,最终让我们跟抑郁症说“Bye-Bye”!
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深夜上吊自杀!每年100万人,抑郁症就在身边!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身体的疲劳衰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和无用、无助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伤和自杀倾向。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识别出来就医的患者也只有30%,这意味着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临床经验表明,80%的患者如果规范治疗可以实现临床治愈,除了极少数难治型的,其他都会有所改善。
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患抑郁症如何自我排解?
外出交际把自己关在家里,逃避与人接触,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而这首先是他们所需要改变的地方。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前提必须强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触朋友,参加社会活动或出去旅游,尽管开始内心会很痛苦,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负面的情绪感受就会被外部环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会重燃起来。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抑郁症患者还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的话,可以尝试着写下自己的目标,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你实际做的事情和真正看重的事情很不相符,容易造成情绪的反复低落,从而导致抑郁。
抑郁症患者如何有效的自我调整?心理学家:坚持这三种方式就能好
再有就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所以,晚上11点前,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要卧床休息,但不必强迫自己入睡,顺其自然。早上尽可能在7点前起床,练习观息法。3、锻炼。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尤其像跑步、游泳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增进食欲、睡眠、性兴趣、性功能和自尊。同时,运动还能使大脑中与抑郁症相关的化学物质失衡转向正常。
抑郁倾向的九大特征
5.激动不安,或者反应迟钝,几乎每天如此(通过自己的主观表达,和别人的感受得到证明)。6.疲劳或者无精打采,几乎每天都如此。7.感觉自己或者环境一无是处,或是感觉过多的、不恰当的内疚,几乎每天如此,不仅仅是因为生病而自责或者内疚。8.思考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几乎每天如此(通过自己的主观表达,和别人的感受得到证明)。9.反复想到死(不仅是对死亡存在恐惧),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而没有明确计划,或试图自杀,或有明确的自杀计划。如果平时你有上述的表现,那么就应该引起警惕了,不断的对自己的心里进行调节,这样才可以避免抑郁症缠身。家庭教育咨询,失眠,抑郁,强迫,焦虑等咨询,寻求咨询帮助是热爱生活,追求高品质人生的表现!美丽人生从心开始,把心打开,旅途的终点永远是你的内心。
一份基于8000人的抑郁调查,教你判断是否患了抑郁症
「抑郁测试」将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抑郁自评量表》为依据,从生理和精神方面评估你的抑郁指数,帮你判断自己是短期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同时给出针对性分析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