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楼都因抑郁症?要区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警惕这些自杀信号
有一些家属会建议患者暂停工作或学习,出去玩耍散散心,这种做法我们是不主张的,我们主张给患者一个比较自然、宽松的环境,不要急于带他脱离目前的环境,不要督促他做一些转变,因为患者在抑郁(尤其是重度抑郁)的条件下是没有能力去做转变的。此外,如果患者在抑郁阶段做一些重大决定,比如辞职、离婚、买卖房产,家属一定要阻止,患者不应该在抑郁阶段做重大决定,而应该等到症状改善后再考虑这些。家属应警惕抑郁症患者自杀信号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究竟高不高?自杀的研究是非常难做的,在自杀率方面,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没有确切的数据,有多少人的自杀是抑郁导致
身边有人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在抑郁症高发的现代社会,据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有抑郁症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期望更多人关心这个群体,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关心每个身边人。千万不要等到某一天,某一个熟悉的身边人因抑郁突然离世的消息传来,才后悔莫及。
抑郁大多数人都会遇到,抑郁症到底能不能被治愈
我愿意分享一些曾经对其它人有用的方法,但请了解每种方法只对某一部分情况有效,并无一种可以全能,你仍需要努力寻找自己答案。有抑郁倾向的人,比如《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走出抑郁患者的成功自救》、《我的那条叫做“抑郁症”的黑狗》等。你要相信,接受正规的治疗,康复率还是非常大的,所以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请将抑郁视为同伴而非敌人,处于抑郁当中的人会感觉痛苦,因此将抑郁视为仇敌可以理解,但若想要解开心结,倾听自己内心并将抑郁视为自己内心对自己的启示,承认
一份基于8000人的抑郁调查,教你判断是否患了抑郁症
「抑郁测试」将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抑郁自评量表》为依据,从生理和精神方面评估你的抑郁指数,帮你判断自己是短期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同时给出针对性分析和建议。
如何识别并应对肿瘤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抑郁?
了解患者的感受。如果患者有自杀的念头,家属要对患者的安全予以警惕。不露痕迹的鼓励患者谈谈他们的恐惧和顾虑。在患者准备好之前不要强迫他们说话。仔细倾听,不要判断病人的感受或自己的感受。不要告诉对方“振作起来”或“积极思考”。一起决定你们能做些什么来互相支持。如果恐惧、焦虑或抑郁很严重,请不要试图与此人理论。咨询医生药物治疗和其他的帮助。让患者参与他们喜欢的活动。如果患者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鼓励他们继续治疗直到症状好转(可能需要2到4周)。如果症状没有改善的话,请咨询医生是否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安抚抑郁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疗,他
常发这种照片可能有抑郁倾向!快看你朋友圈有么?
1.父母一人得抑郁症,子女得病几率为25%,若双亲都是患者,罹患率提高至50%~75%。2.遭受重大生活打击,丧偶(尤其老年丧偶)、离婚、失业等。3.产后的新妈妈。4.老年人。5.存在慢性生活事件,长期承受着压力。6.过于自卑、常依赖别人、爱自责或抗压能力差的人。
抑郁症的危害有哪些?尽早治疗挽救生命!
2.治疗原则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有很多西药针对中度抑郁症有治疗作用,大部分是稳定患者情绪以及镇定作用,该方法不予推荐,因为很多患者服药后产生赖药性,导致病情加重。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5.物理治疗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通过对大脑的神经刺激作用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希望每个抑郁症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走出疾病阴影,拥有积极向上、美满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了解真正的躁郁症吗?
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抑郁或躁狂的表现;情绪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时而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4.职业、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自己感到痛苦或给别人造成麻烦,例如不能好好学习、工作、与他人交往困难等。此外,由于躁郁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常导致误诊。造成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较轻的躁狂症状没有被识别。具体来说,多数病人首次发病表现为抑郁症状,随后的发作尽管出现过躁狂的表现症状,但被患者或医生忽略。因此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在接诊抑郁症患者时,患者也要在医生的询问下提供相关信息。
Kate Spade自缢身亡,得这种病自杀率是常人10倍
一位患者恢复正常后这样说道:“我不再会失眠;也不会没事就胡思乱想,并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比如画画;不再紧张,可以和陌生人自然地聊天;不再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就发脾气,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激动无比,情绪比以前稳定多了;好似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