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患者中,六成抑郁!医生:对付心血管疾病,要身心同治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吓出来的心病”“被吓晕的”等,正是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心脑血管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率越来越高心脑血管病患者要“心身同治”目前,大医院强调过细,过专的分科,导致医学的整体性被分割,梁东辉指出,而医生则“有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注重解决躯体疾病,甚至被误诊或误治,这或许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的原因之一。如何解决?“必须在防治心脑血管病,即在给予患者躯体药物治疗的同时,
薛之谦也会抑郁?|如何走出抑郁情绪
当我们有抑郁情绪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外表。如果你最近弯腰驼背,头发乱糟糟,衣服又邋遢,这时候你真该照照镜子了。简单收拾一下自己,洗个头,换身衣服,再对着镜子给一个大大的微笑,告诉自己,其实,我也是个有颜值的人好吗!这时候你是不是好很多了呢?3,千万不要借酒浇愁。大家不是不知道,喝酒伤身,更何况,为了对自己负责,也对自己的请朋好友负责,请善待自己吧。那不喝酒能做什么比什么都重要。4,实在不行,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旅行的意义有很多种:学习,享受生活,放松自我,认识自己……但绝不是为了逃避现实。
失眠!失眠!失眠!不失眠不知道痛苦,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
>以上是个案失眠疗愈康复后,写的心得,经同意,发布出来分享失眠康复经验:1000人次,焦虑、抑郁、失眠、苦恼、身心疗愈等,观看更多精彩分享“自我疗愈康复经典50例
重度焦虑症、抑郁患者的救赎:我用四年的努力,从地狱回到了人间
还有就是那本书对我的帮助,就是让我知道了该怎么去面对焦虑和抑郁,让我去接受它以及它所带来的一切躯体症状,接受自己现在有的不好状态,并且带着它们一切生活。不要抗争,不要挣扎,完全的接受。我开始尝试着接受我的头痛,胃痛,失眠,心态加快,呼吸困难等等的症状,我告诉自己不去担心,不去害怕,以后我就带着它们生活。我不再烦躁,苦闷,我接受失眠,接受心跳加快,我知道这不是身体出现了问题,而是我的神经在吓唬我。就这样,渐渐地我开始好转,可是仍会有复发,不过我鼓励自己,没事从头再来,就这样有熬过了2014年。这时候已经到了2015年,里面就是写到焦虑抑郁的患者不要轻易停药,一定要好好吃药,要相信医生。于是我开始反思我的行为,两年里病情起起伏伏,与我的不当治疗措施可能有关。我开始重新调整治疗措施,重新去了医院,挂了号,我决定相信医生,靠他们的方法来帮助我。
NO! 精神障碍不等于精神病
半年前,她感觉病情加重,家人专程又将她带到市中心医院老年心脑血管病科就诊。医生经问诊和影像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随即将她转入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接诊医生卢梅通过查体和简短的精神检查后,初步判断患者为焦虑障碍。为进一步确诊,对患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测试,最终患者被确诊患有焦虑障碍。随即,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心里疏导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患者自觉心慌、胸闷等症状明显缓解。前几天来科室复查时已无任何不适,生活也回归正常。患者老伴高兴地说:“三年了,我终于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了。”像郑女士一样因为焦虑或抑郁障碍等引起身体不适的患者还有很多,市中心医院精神卫生科平均每月接诊患者600余人次。据该科室医务人员介绍,一般会取得满意疗效。
生完孩子“像被关进黑屋子”,过半女性产后有抑郁倾向
对于那些和网络时代一起成长的新妈妈而言,姜蕾提醒,网络的发达使得人们习惯于在网上搜索个人症状来反推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但这对个人的病情于事无补,尤其是产后抑郁。产妇不应对号入座,给自己贴标签,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正确的求助方法。
星医知你心丨坏情绪会导致药物效果大打折扣?
黄圆媛,李静,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从事精神疾病诊治工作,焦虑等问题的诊断以及药物治疗,注重治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
超过一半的抑郁是天生的:生来抑郁,要如何过好这一生?
这个危险就是人类的终极焦虑——死亡焦虑。一般人会感觉死亡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如果有死亡焦虑的话,则是感觉死亡就近在咫尺,全身心时刻防御着死亡的来临。死亡焦虑也与抑郁程度相关。一开始抑郁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在焦虑什么,会感觉世界是灰色的,死亡慢慢占据自己的身体。他们会觉得身体是活着的,但自己已经死了。最后,很多人会主动选择死亡来终止自己的被侵蚀感。05如何走出抑郁抑郁遗传因素较高的家庭,如果家里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敏感,情绪难以控制,恐惧焦虑
神经科医生:出现这5个症状,要注意,你可能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总之,生活是美好的,一旦患有抑郁,请不要过于悲伤,勇敢面对,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