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全球“心”闻速览 20170805期:爱吃甜食容易得心理疾病;体罚会对孩子的气质产生负面影响
(完)科学家发现阿尔兹海默症新的生物诊断标志物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确定诊断阿尔兹海默症。据悉,这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是在该病患者脊髓液和血液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质。研究发现,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该种蛋白质会变得更长、更僵硬、更集聚。最新研究:甜食或会增加患的风险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2年间调查了8087名介于39岁到83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后发现,饮食中大量来自甜食或饮料的糖类可能会增加常见(比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风险,
十几岁还尿床?孩子别自卑!这里有治疗秘诀
“父母都曾经有过遗尿症的,孩子发生遗尿症的概率有七成;父母一方有遗尿症的,孩子发病的概率有四成。”因此,在门诊问询中,医生一般还会问孩子的父母青少年时期是否也曾遗尿。此外,尿床还与孩子睡眠过深、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尿量增加、膀胱容量过小等因素相关。一些孩子害怕尿床而不敢睡,疲累睡着后反而睡得更死导致更容易尿床,造成恶性循坏。不过,面对孩子尿床,家长们不必束手无措。邓会英介绍,尿床是可以治疗的,通过科学的生活管理、行为干预乃至药物治疗,遗尿症可以改善甚至治愈。“早期很多很简单的行为就可以预防或治疗孩子的遗尿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主任李颖杰建议,孩子1岁起,家长就应该有意识锻炼孩子的尿控意识,少用尿不湿,尽量给孩子“把尿”,锻炼孩子自我排尿的意识,促进排尿反射功能的形成。
这3个都是属于阴茎短小的危害
适用于治疗肾阳不足之阴茎短小症。症见阴茎短小,副性征发育差,腰膝酸软,手足不温,阳事不举,舌质谈,苔薄白,脉弱无力。
情绪变化大是抑郁症么,四个发病因素不可不知
下面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诱因,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就知道郁抑症这种疾病是怎么造成的了。1、生物化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是诱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患有抑郁症的人大脑中往往都会出现神经递质化学物质减少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使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失衡,最终便会引发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疾病。2、遗传因素有关专家认为,抑郁症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中有人患有抑郁症,那么其孩子罹患抑郁症的几率往往会比其他人更高,但是这种遗传几率并不是绝对性的。3、生物与环境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家庭离异、重病以及屡遭不幸等不良生活事件,人们就很容易罹患抑郁症这种疾病。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并大大增加了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别忘记这5个方法,摆脱抑郁很简单
之前听人说起“躁郁症”这一疾病,她说:“其实躁郁症就是社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而如果你接受了这个标签,就说明你已经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强大力量。”如果我们一味接受社会给你的标签,接受那么多条条框框,那么我们会活得很累。对于抑郁症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执着于抑郁症本身,而不跳脱出来听听自己内心的感受,重新定位自我看法,或许我们永远也帮不了自己。
躁郁症,真的是“天才病”吗?
一个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会比普通人高,而智商高的人,会比常人更为敏感、灵活,想东西想得太细腻,从而引起躁郁症。但不管是哪种说法,躁郁症是具有遗传倾向的。有研究者对躁郁症患者后代的终身创作力进行了测量,发现虽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遗传了父母的躁郁潜质,但并没有发病,可是创造力还是显著高于常人。这说明,并不是躁郁症让天才们更有创造力,很可能是某种遗传因素,即增加了躁郁症的患病风险又给予他们更高的创造力。
催眠可以治疗焦虑症?
对于焦虑症等的患者,一般都希望或者已经了解过“那些缓解方式有效”这类的问题,但是真正能运用或者够做到的却没有多少人。毕世祥医生提醒,一旦患病就要积极的自我调理或者接收治疗,切莫半途而废,对之后的治疗产生困难。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了解真正的躁郁症吗?
此外,由于躁郁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常导致误诊。造成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较轻的躁狂症状没有被识别。具体来说,多数病人首次发病表现为抑郁症状,随后的发作尽管出现过躁狂的表现症状,但被患者或医生忽略。因此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在接诊抑郁症患者时,患者也要在医生的询问下提供相关信息。
躁郁症:从沉重的抑郁到疯狂的欣快
达尼尔·苏埃里医生认为,“躁郁症产生的根源在于,大脑控制和管理情绪的线路的结构和运行不正常。”然而基因却不是唯一的病灶。一个人如果在人生早期经历了变故,也会留下严重的可能诱发躁郁症症专家中心费尔南多-卫达士医院的精神病科医生布鲁诺·艾坦表示:“很多研究表明,大脑于是变得脆弱,而一旦面临近距离的环境因素,比如近距离接触病症,大脑就会代偿失调。”“有1/3至一半的年轻躁郁症患者,也是烟酒的消费者。”艾坦医生补充说,“另有研究显示,焦虑和压力,即使是轻微的,也对引发躁郁症有一定影响。”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躁郁症通常在青少年身上发生。这个年龄段的人,情绪本身就不稳定。
别让有色眼镜毁了你——偏执型人格的7大特征和人格完善的5大方法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它的产生源于个体的自我封闭意识,以及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对此,有性格偏执的人,完善自己的人格,以减轻对身心的伤害:1、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要想改变偏执行为,就学会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对自己的错误,要敢于主动承认,学会让自己幽默一些;在尴尬的场合,学会自我解嘲;凡事都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凡事要以实事求事的态度来对待。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没有必要去掩饰什么。多培养高尚的情趣,多追求美好的事物,慢慢就会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