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多重人格女孩被疑演戏:你的无知,谋杀着每一个想活下去的人
曾奇峰说,很多人建议我不要使用“病人”这个词来称呼病耻感加强,感到“不舒服”。但是他坚持用这个词。“因为我心里没有羞耻感。”他一字一字有力重击着那些真正内心脆弱的人。从精分到人本,到后现代,治疗大师说,是值得羞耻的。76岁时回答年轻咨询师的问题:作为一个如此厉害的咨询师,你觉得自己有“病”吗?他笑了:我觉得我的“病”从来都没有好过。
抑郁症如何防止复发
【汪卫东教授与TIP疗法】从人格出发根源上治愈强迫症、抑郁、重度失眠、精神障碍康复等,住院2-4个月即可回归正常生活,并且基本无任何药物副作用与复发可能。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咨询师更容易患上疾病吗?(其实他们有“心”技能)咨询师有自己的督导老师(即咨询师的咨询师),来帮助他们处理情绪困扰。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觉察与了解,一旦出现警报,也会动用自己的资源,去尽快进行处理。找学专业的朋友为我做咨询(“你学学的?那能给我咨询一下么?”)咨询只是学的庞大学科体系下的一个小小分支。在咨询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否则会违背咨询伦理,也影响疗效。所以,学专业的朋友只能给你建议,而不能成为你的咨询师咨询是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催眠可以治疗焦虑症?
对于焦虑症等的患者,一般都希望或者已经了解过“那些缓解方式有效”这类的问题,但是真正能运用或者够做到的却没有多少人。毕世祥医生提醒,一旦患病就要积极的自我调理或者接收治疗,切莫半途而废,对之后的治疗产生困难。
2/3心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教授:不仅要治身还要治心
因此,梁东辉教授强调,“我们推广‘心身同治’疗法,更要关爱患者的,临床医生要懂得及时识别精神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治疗,推动和提高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让更多人更健康。”
打破概念之一,谁说身体疾病和精神分裂不能用心理咨询疗愈
最后这个护士完全好了,尽管还是心里很单纯,可是她接受了自己的单纯,接受人生是可以像傻瓜一样活着,这样她的强迫性思维就慢慢停止了,她就每天很快乐的在医院工作了,所有的症状也都消失了,所以古人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一点也不错。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咨询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
NO! 精神障碍不等于精神病
像郑女士一样因为焦虑或抑郁障碍等引起身体不适的患者还有很多,市中心医院精神卫生科平均每月接诊患者600余人次。据该科室医务人员介绍,这类患者大多是因为造成的,需要进行专业的临床测试,再配合疏导和药物治疗,一般会取得满意疗效。目前,科室除配备专业医师外,还购置有先进的临床测量诊断系统,患者只需根据系统提示进行答题即可。最终医生会依据临床症状及量表测评结果,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适时给予药物治疗、疏导等,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精神疾病症状,促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精神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别把精神病患者留在身边
如果家人得了较为严重的疾患,把他们送去治疗,并不是抛弃。舆论的谴责,家人的不理解,与疾患得不到及时治疗所带来的生命危险相比,不算什么。就像《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想要保护师妹岳灵珊跟,却担心任盈盈猜疑,犹豫不决任盈盈是怎么说的?“事不宜迟,咱们就追赶前去,别要为了避甚么嫌疑,致贻终生之恨。”及时送医,就是在拯救一个灵魂事不宜迟,事不宜迟,事不宜迟!如果你发现身边人有疾患的迹象,请想尽一切手段,让TA得到应有的治疗。即使受到了批评和诋毁,也要坚持送医。别因为一念无明,延误了治疗,致贻终生之恨。
心理学:什么是抑郁症?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患者常检查和治疗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7.自我评价低。轻者有自卑感、无用感、有无价值感;重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8.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常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的痛苦。9.其它。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抑郁症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如果你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排除其它疾病后,便可断定为抑郁症。我们不妨用上述表现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然后作出是否存在疾患的判断。
抑郁症患者是在装病吗?不!他们是在扮演病人!警惕抑郁症误诊!
有时候,头痛就是头痛,是纯生理因素的,和关系不大,不可因为有某些因素而忽视了真正躯体疾病,以致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有的头痛却是因素,即使是知道因素,作为治疗师,还要学会区分和鉴别。抑郁症、焦虑障碍、心因性疾病、恐怖症及躯体性妄想的精神分裂症等等都可能导致相同的躯体反应,医学上往往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不同的疾病,可见是有多危险。所以如果能鉴别不同的疾病,有针对性做治疗,对患者的副作用就越小。要进行各种检查,但要遵循舍繁就简的原则,过多的检查也是不必要的。有时仔细地收集病史与体格检查比各种检验更为重要。有些有躯体化倾向的患者,由于过多地接受检查,从而增强了暗示与自我暗示,反而会增强病者的躯体化症状。警惕抑郁症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