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躁郁症
双相障碍的病因环境因素失去重要亲人或朋友,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失业,经济困难,自然灾害或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且无法面对,悲伤欲绝的情绪不能及时调解,这些重大精神刺激可能会导致躁郁症的发生。遗传因素躁郁症的发生和遗传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双相障碍-综述》提到,父母无双相障碍的孩子患病风险为0-2%,而父母患双相障碍的孩子患病风险4%-15%。生理原因某些躯体疾病可能会引发躁郁症,并使加重病情。另外,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也可能导致躁郁症。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了解真正的躁郁症吗?
双相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图(石苇/“达医晓护”)那么,出现哪些情况时就需要考虑患有躁郁症,并去医院就诊了呢?1.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或伤心欲绝,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浑身乏力,思维反应迟钝,自怨自艾,觉得自己没有前途,人生没有希望;躁狂发作时,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口若悬河,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冲动易怒,爱搬家、爱换工作、爱换男女朋友,总之十分“折腾”。2.抑郁和躁狂都可能伴有睡眠障碍。二者的区别在于抑郁伴发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想睡但睡不着,比正常人早醒,白天感到身体十分疲乏;而躁狂伴发的睡眠障碍特征是睡眠需求减少,不想睡,感到精力充沛,工作、学习效率明显提高。3.抑郁表现持续两周以上或躁狂表现持续一周以上。
学霸、高管更易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有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在所有精神障碍中,遗传相关度最高。有数据显示,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家族史。遗传易感性,加上后天环境因素,甚至胚胎发育时的病毒感染等,都与发病有一定相关。压力是情绪障碍特别核心的一个因素。“我给自己太大压力,想要得到全世界的爱,要所有人都爱我。”卢凯彤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述。何红波主任指出,压力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皮质醇分泌异常,从而影响身体的代谢、认知以及基本生理功能。青少年阶段,人体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面临升学、人际交往等各种压力,同时大脑神经发育还未成熟,这也是容易出现情绪障碍的生理学因素。有资料显示,学生时代的学霸、企业中的高管等具有精力旺盛、丰富、追求完美等特质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双相障碍。
躁狂时让生命崩裂,低沉时让抑郁成诗
患了双相障碍之后的路双相障碍是一种难以完全疗愈的精神疾病,经药物治疗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一年内复发率也较高。双相患者会一直处于躁狂与抑郁交替进行的状态,对于家人、伴侣和朋友来说,这是一件令人心碎又头疼的事情,他们起伏的状态、“不可理喻”,会消耗掉周围人的关心和耐心。但对于病人来说,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宽容是缓解病情的重要因素。来自亲人的社会支持以及包容、陪伴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后环境,是预测患者之后情绪稳定性的有效指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同其他精神疾病一样,双相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新干预
与之前分别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相比,他们发现了治疗焦虑和双相障碍的好处。在AIBD中学到的应对策略有助于:克服基于焦虑的社会隔离和功能限制。增加应对双相障碍的信心。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自救手册
04双相障碍的四个关键点双相是复杂的慢性病。它产生了严重的情绪起伏和活力变化。它破坏了患者的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包括工作、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幸运的是,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存在的,你会好起来的。下面是双相专家分享的四个关键点。1、药物然而,“双相精神障碍”是一种必须尝试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曾经有患者问我是否能够不吃药。我的回答是:不可以。患者们基本都会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一般情况下,双相精神障碍的患者每次服用三种药物。
关注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差生变学霸,竟因双相情感障碍!
需要家属配合治疗由于双相障碍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双相障碍患者治疗需要注重“三大原则”:综合原则、长期原则、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综合原则是指采取多重手段,综合运用以提高疗效;长期原则是指患者需要遵从医嘱长期治疗,实现与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即鼓励家人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避之不及的躁郁症:令歌王伍思凯儿子坐在情绪的“跷跷板””上
双相障碍患者的频道是瞬间切换的,躁狂发作阶段(episode)可能突然变成抑郁症状阶段。因此,重性抑郁发作的症状,如悲伤、空虚、无望的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和愉悦感,自责,内疚等也是双相障碍的重要鉴别标准。到目前为止,双相障碍还不能被治愈,但它是可控的。因此,双相障碍是不够的。最后,希望大家知道,躁郁症其实是一种严重的、需要被治疗的精神疾病,希望社会对它们抱有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躁郁症,一瞬间的天堂地狱
双相矛盾,或许比单相更折磨人。诚如中国最伟大音乐人之一窦唯所言:地狱天堂皆在人间。转发,帮助身边的躁郁者,走进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