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聊聊抑郁症
抑郁症会“遗传”,女性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抑郁症的患病率在45.2%,而男性抑郁症其子女抑郁症的患病率在22.2%。所以女性如果有抑郁症更要积极治疗,它关系到整个家庭。不管妈妈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妈妈的情绪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第三,提供前事之师借鉴参考。抑郁症,包括很多的精神障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去面对、不能去接纳、不能去理解,进而才不能够去改变它。只要你能够去接纳、去理解这个现象,实际上抑郁症包括其他的精神障碍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对自己深刻的反思。出现任何问题,包括疾病,都是有道理,有意义的,这看你怎么去应对,能不能抓住机会,去看到它给你带来什么意义,你怎么通过它来理解自己。我的妈妈是抑郁症,一辈子就在痛苦中挣扎,情绪低落,终日以泪洗面,六十多
抑郁症离你有多远?
男人也得产后抑郁症一起来聊抑郁症|培养心力强大的孩子一起来聊抑郁症|向死而生一起来聊抑郁症|抑郁的背面,是活力一起来聊抑郁症|这不是矫情,也不是玩笑!一起来聊抑郁症|谁偷走了我的快乐产后抑郁自杀都怨老公?!Reference1、苏纪迅.“微笑抑郁症”[J].长寿,2015(4):38-39.2、南协和.微笑抑郁症——整理——梁嘉怡
情绪变化大是抑郁症么,四个发病因素不可不知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做好抑郁症的预防工作,从而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希望大家尽快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全面的治疗,以有效治愈抑郁症这种疾病。仅作分享之用,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焦虑、失眠……我国抑郁患者达3000万!如何从精神抑郁中走出来?
遗传因素也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抑郁症,子女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25%。女性的抑郁症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在怀孕、流产、分娩、更年期等特殊阶段,是女性抑郁症的高发期。随着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加剧,职业人群逐步成为抑郁症发病的重灾区。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与每天工作7到8小时的人相比,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的人在5年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提升2.4倍。目前80%以上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现象,导致病情复发。临床研究表明,如果抑郁症反复发作三次以上,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抗抑郁治疗。如何预防抑郁症“侵扰”?
抑郁症的罪魁祸首是谁?
抑郁情绪常由应激事件引起,丧偶、婚姻不和谐、失业等负性生活事情的发生都可能增加抑郁症的风险,对于有抑郁易感性人格和思维模式的人更为如此。在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发生6个月之内,抑郁症发病风险将会增加6倍。抑郁症的发生涉及上面提到的多方面因素,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不能一概而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将会越来越清晰,也能为预防和对因治疗抑郁症提供有利的依据,最终让我们跟抑郁症说“Bye-Bye”!
抑郁症能治好吗?专家称,第一次治疗很重要
一项针对514例抑郁症患者的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希望在症状、功能和生命质量上痊愈;而符合治愈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中,近50%患者感觉自己仍没有痊愈。
乔任梁抑郁症死亡,什么人容易得抑郁症?
同时影像功能学也观察到抑郁症患者在大脑局部有血流减少。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抑郁症患者是不是在第一次发病的时候都会遇到重大的刺激性的事件呢?扬博士:可以这么说。上面讲的算是“定时炸弹”,抑郁症患者遇到重大的变故就会引发这颗炸弹。在发生危及生命的事件6个月内患抑郁症的几率增加6倍。还有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事业、严重身体疾病、家人患重病或死亡等事件都会使抑郁症发病几率增加。接下来我还会问扬博士,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抑郁症的表现,怎么帮助抑郁病人等问题,敬请期待哦!
关于抑郁的几个常识——李孟潮(心理科普)
其实继发性抑郁很常见,住院病人大约三分之一都会出现,中老年人也会得抑郁症吗?是的。虽然抑郁症主要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更年期抑郁是很常见的中老年抑郁类型。以前由于医学界内部的各种原因,很多医生对精神病学知识了解不多,所以很多更年期抑郁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或更年期综合症。女性45-55岁、男性50-60岁这个年龄阶段,生理上免疫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降低,常常带来一系列的躯体疾病和情绪上的变化,所以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出现抑郁。
精神科专家:抑郁症患者能否治好,关键看第一次治疗
按照国际的治疗指南来说,抑郁症是一个全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的治疗。对于首发的患者,需要全程治疗的时间是在两年左右。病人三大认知误区延误治疗延迟就诊、擅自停药、因病耻感不愿看专科医生等原因,往往导致首次治疗失败,以致发展成难治性疾病。刘铁榜分析患者主要有以下三点错误认知——第一,没觉得自己有病。临床发现,很多病人是在发病一年后才得到正规的治疗,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自己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只是以为自己是情绪上的问题,想着去旅游、休假、换学校、离婚就能解决。第二,不愿看专科医生。有个高中生,家长觉得孩子心情不好,老是爱发脾气,不愿考试,且有自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