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真的是“天才病”吗?
一个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会比普通人高,而智商高的人,会比常人更为敏感、灵活,想东西想得太细腻,从而引起躁郁症。但不管是哪种说法,躁郁症是具有遗传倾向的。有研究者对躁郁症患者后代的终身创作力进行了测量,发现虽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遗传了父母的躁郁潜质,但并没有发病,可是创造力还是显著高于常人。这说明,并不是躁郁症让天才们更有创造力,很可能是某种遗传因素,即增加了躁郁症的患病风险又给予他们更高的创造力。
一周全球“心”闻速览 20170805期:爱吃甜食容易得心理疾病;体罚会对孩子的气质产生负面影响
体罚可能对孩子的气质和行为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过去的研究表明,打屁股等体罚对儿童身心发展有负面影响。最近,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婴幼儿期的身体伤害有可能对12岁甚至更大孩子的气质和行为都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该项研究成果是专家针对1840名欧洲裔及非裔美国人进行长期追踪调查得出的结论。
催眠可以治疗焦虑症?
对于焦虑症等的患者,一般都希望或者已经了解过“那些缓解方式有效”这类的问题,但是真正能运用或者够做到的却没有多少人。毕世祥医生提醒,一旦患病就要积极的自我调理或者接收治疗,切莫半途而废,对之后的治疗产生困难。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了解真正的躁郁症吗?
二者的区别在于抑郁伴发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想睡但睡不着,比正常人早醒,白天感到身体十分疲乏;而躁狂伴发的睡眠障碍特征是睡眠需求减少,不想睡,感到精力充沛,工作、学习效率明显提高。3.抑郁表现持续两周以上或躁狂表现持续一周以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抑郁或躁狂的表现;情绪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时而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4.职业、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自己感到痛苦或给别人造成麻烦,例如不能好好学习、工作、与他人交往困难等。此外,由于躁郁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常导致误诊。造成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较轻的躁狂症状没有被识别。具体来说,多数病人首次发病表现为抑郁症状,随后的发作尽管出现过躁狂的
没想到,我对躁郁症有那么多误解
实际上,在精神疾病中,抑郁、焦虑、恐惧等不具攻击性的类型占到一大部分,真正有反社会倾向的暴力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占很小一部分。即使这样,最有效避免受到这一部分精神疾病者伤害的方式,也是保持尊重和理解。多数神经官能症患者对周围的人带有一种负罪感,他们的社会支持与及时就医对于他们来说都不可或缺。不由分说地将精神类疾病患者挤压出公共环境,也许是无知与狭隘带来的另一种不健康的社会状态。人类精神世界研究的背后还存在着一片未知的苍穹,也许再多的概念,也无法解释生命本身。在精神障碍性
男人“恐婚”的五大理由
所以当一个男人还不够成熟又或者在经济条件不足以养起一个家的时候,他就会恐婚。3、压力大结婚和恋爱不同,婚后要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工作、孩子、双方父母,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男人作为一家之主,这个担子自然而然的落到了男人的肩上,即使妻子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由于大男子主义作怪,也是少有男人能够接受的。而且由于现在的婚姻多要求有房有车,没有一分属于自己的事业,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4、婚姻会制约事业除了少数的款爷,可以冠冕堂皇地摆脱家庭的琐碎负担之外,多数平凡的男人,除了一方面要支撑家里的物质需求,而且还必须承担家庭的琐碎
这3个都是属于阴茎短小的危害
适用于治疗肾精不足,天癸未充所致的阴茎短小,虽举不坚。可伴见性欲淡漠,毛发不泽,发育欠佳,体倦易疲,舌质谈白,脉沉细。3、取胡芦巴、怀山药各12克,仙灵脾、熟地、仙茅、巴戟天、阳起石、白术、党参、鹿角霜10克,附片、肉桂各6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月为1个疗程。本方温肾壮阳。适用于治疗肾阳不足之阴茎短小症。症见阴茎短小,副性征发育差,腰膝酸软,手足不温,阳事不举,舌质谈,苔薄白,脉弱无力。
十几岁还尿床?孩子别自卑!这里有治疗秘诀
“父母都曾经有过遗尿症的,孩子发生遗尿症的概率有七成;父母一方有遗尿症的,孩子发病的概率有四成。”因此,在门诊问询中,医生一般还会问孩子的父母青少年时期是否也曾遗尿。此外,尿床还与孩子睡眠过深、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尿量增加、膀胱容量过小等因素相关。一些孩子害怕尿床而不敢睡,疲累睡着后反而睡得更死导致更容易尿床,造成恶性循坏。不过,面对孩子尿床,家长们不必束手无措。邓会英介绍,尿床是可以治疗的,通过科学的生活管理、行为干预乃至药物治疗,遗尿症可以改善甚至治愈。“早期很多很简单的行为就可以预防或治疗孩子的遗尿症
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别忘记这5个方法,摆脱抑郁很简单
之前听人说起“躁郁症”这一疾病,她说:“其实躁郁症就是社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而如果你接受了这个标签,就说明你已经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强大力量。”如果我们一味接受社会给你的标签,接受那么多条条框框,那么我们会活得很累。对于抑郁症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执着于抑郁症本身,而不跳脱出来听听自己内心的感受,重新定位自我看法,或许我们永远也帮不了自己。